网站首页
书画展览
生活直通车
书画院校
求购书画
名人字画
书画论坛
书法展览
书画展览馆 书画展览信息 书画名家作品 现代名人字画 书画院 书画论坛
Baidu

ToP

佛教对绘画艺术的影响
[ 录入者:zxyzxy | 时间:2013-01-16 13:03:14 | 作者: | 来源: | 浏览:2318次 ]
  中国与日本、印度,同被举世公认为亚洲国家中,绘画艺术最古老、成就最卓越者。这三个国家的共同特征是,他们的绘画都受佛教很深的影响。例如中国绘画最早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壁画,而中国壁画有史可考的年代为汉朝,当时佛教初传中国,塑像及壁画随之茁壮蓬勃,南方以寺庙壁画发展为主,北方则多石窟造像。南方佛画的先导,如晋代戴逵、戴顒父子增损塑像,使其具有我国艺术的比例尺度,达到光颜圆满的境界;顾恺之画维摩诘像,光照一室,成为千古楷模。
  唐朝绘画空前繁荣,中国艺评家对吴道子、王维、周昉等名家,推崇备至。吴道子绘制了数以百计的壁画,大都以佛教故事为主题,由于笔法强劲,气势壮阔,以笔奋扫,衣裾飞舞飘动,世人美称为“吴带当风”。根据史书记载,唐代绘制了大量的佛、菩萨以及佛经故事的卷轴和壁画,可惜至今幸存者寥寥无几。
  南宋的绘画属于中国山水画的古典时期,许多画家受到禅宗的影响,扬弃以往注重色彩与线条的画风,以最精简的笔法表现一种空灵的意境,展现出柔和、抒情的风格。
  此外,中国肖像画受到佛画的影响,在衣纹的“骨法”表现上,南北朝有“张家样”、“曹家样”,唐代有“吴家样”、“周家样”的说法,这是说明人物画于佛画表现中各种类型的演变。梁朝张僧繇笔迹周密完美,晕染成“没骨法”,也是受佛画影响发展而成。初唐的阎立德、阎立本兄弟即承袭此类衣纹的染法,至今为人称道。印度在四世纪初建立笈多王朝,雕刻人像,衣服紧贴全身而显露曲线,北齐的曹仲达乃仿照这种型式而开创出新的风格,后人称为“曹衣出水”。
  由以上叙述可知,中国历代画风深受佛教影响,而佛经故事更丰富了绘画体裁。以成都大圣寺为例,96个院落,壁画有8524间,佛、菩萨、罗汉、天王神将等数以万计,此已是会昌法难以后的残况,最兴盛时期的状况可想而知。甚至佛教寺院更成为绘画的竞技场,提供了画家挥洒的舞台。洛阳敬爱寺、成都大圣慈寺、镇江甘露寺,都是名家壁画荟萃的地方。不但历代名家多作寺院壁画,尤其是在唐代,画家若被任命绘制寺院壁画,必引为一生中的殊遇。著名的画家有顾恺之、陆探微、张僧繇、袁子昂、吴道子、李公麟等。可惜当时这些佛寺多为砖木所造,每易毁于兵燹水火,只有敦煌、吐鲁番等地的石窟壁画得以幸免灾厄,灿然存在。
  明清以降,士大夫作品见于寺壁者,已如凤毛麟角,一般匠人绘画一则投世俗所好,二则沿用民间传说,除释迦、观音、罗汉、药王外,另有关羽、张飞、西游记、封神榜、施公案等小说中的故事角色;目前台湾各处寺院即大都呈现这种以民俗为主的风格,不容易再看到早年整壁的经变,或整堵佛像慑人心魄、气象万千的景象,殊为可惜。
  除此,印度自古以来就有在佛教寺院中保存佛像、壁画的习惯,作为辅助修道之用。若就客观而言,此举亦具有如同公共美术馆保存艺术珍品、教育民众等功能。
  在中国、日本,常有信徒将自己的珍藏品布施给寺院,因此寺院的珍藏除佛教文物外,间有收藏一般工艺品者。此类宝物收藏馆,在日本有东大寺的正仓院较为著名,在台湾则以佛光山所设的“佛教文物陈列馆”蜚声中外。
  佛光山近年来更陆续在本山增设“佛教文物展览馆”,以及在岛内台北道场、台南讲堂、屏东讲堂,美国西来寺、澳洲南天寺等地,设立“佛光缘美术馆”,展览历代著名的绘画、书法、陶瓷、雕刻以及当代有名的作品。尤其佛教珍贵的佛像、文物、法具、画册等凡数千件,均分类陈列,并附上说明文字,以令信徒游客认识佛教的文物。
 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[上一篇]佛教绘画的源流佛教绘画源于印度 [下一篇]理海法师的书法作品是非卖品

 
 
 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广告宣传 - 意见与投诉 - 法律声明 - 友情链接 - 网址导航

版权所有 1999-2012 书画展览馆 - 书法书画展览

业务联系: 15851899322 苏ICP备10000503号-5